
牡蠣食魚教育,遊客開心體驗一日青蚵嫂
今天牡蠣食魚教育,遊客開心體驗一日青蚵嫂。
嘉義縣是全國最大牡蠣產地,以東石蚵、布袋蚵、牛奶蚵名聞全國,嘉義縣政府為提升民眾對於國產牡蠣之認識,於今天在「白水湖蚵學家」舉辦一場「牡蠣真好嘉 食魚教育」體驗活動,有來自台中、高雄、台南及嘉義等各地的30位民眾走進漁鄉風情,開心體驗一日青蚵嫂的生活日常,包括進行剖蚵、串蚵,並透過蚵農解說及遊戲,認識從產地到餐桌的牡蠣食魚教育。
「牡蠣是如何養殖?又是如何在海中生長?」在白水湖蚵學家經營者陳長花細心的講解下,透過影片帶領民眾認識牡蠣的生活史、蚵農如何養殖、嘉義常見的平掛式及浮筏式養殖方式差異,也藉由漁事體驗活動包括串蚵、剖蚵及互動遊戲,以及品嚐嘉義著名烤蚵,讓民眾可以認識牡蠣如何從產地到餐桌,除了豐富知識也更能認同嘉義在地牡蠣。
陳長花也教參與遊客剖蚵,她手起刀落動作非常俐落,傳授剖蚵的訣竅動作,就可以剝得很漂亮,民眾紛紛擔任起青蚵嫂,過程中雖然不是挖不開,或是將蚵肉挖破,但歡樂聲不斷樂趣無窮。
大家也好奇海裏的蚵是怎麼來的?在學習串蚵的過程中,陳長花說台灣養殖牡蠣的一開始,是在海洋中自然附苗,蚵農利用剖蚵後的空殼,選擇比較大及形狀完整的,用堅韌的尼龍繩子綁成一串,然後垂掛在海水中,海洋中蚵苗就會自然附著在空殼上,這個過程稱為附苗(採苗),民眾才知道牡蠣有這麼多自然的奧秘。
藉由舉辦牡蠣食魚教育活動,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民眾認識國產牡蠣,體驗青蚵嫂的文化,也了解產業發展,在市場上也能區隔國產與進口牡蠣之差異,提升民眾對於國產牡蠣的信賴感及支持。